同一时期,还有长沙窑(开创釉下彩、文字装饰先河)、鲁山花瓷(装饰非常强烈的瓷器,有点像现代抽象画),还有秘色瓷,它算是越窑改进版,颜色非常青绿,87年法门寺发现地宫时出土了秘色瓷,因为有记载,大家才知道秘色瓷长什么样,这时瓷器有了宫廷特征。
越窑瓷器
邢窑瓷器(唐代白釉罐 内丘南中冯墓群出土)
长沙窑 唐长沙窑兽纹壶
唐 鲁山窑花瓷腰鼓
到宋代,就发展出官窑系统--五大名窑,和民窑八大窑系。
五大名窑--汝、官、哥、钧、定。
汝窑为魁,廖若星辰,珍如拱璧。北宋出现汝窑,南宋人已觉得十分难得,南宋高宗皇帝时,清河郡王进奉他16件汝窑都要仔细记载这十六件是什么(周密《武林旧事》)雍正朝统计,皇宫有31件,现在可查的汝窑全世界有67件,绝大部分在世界顶级博物馆,台北故宫有21件。汝窑为啥珍贵,史书上载内有玛瑙为釉。
但从科学角度来说玛瑙能不能对釉色产生影响,至今没结论。汝窑只拍过一个直径8公分的变形盘子,80年代卖154万美金,08年左右卖到上亿元的珐琅彩那时卖二三十万美金。汝瓷的烧造和宋徽宗追求道教是有一定关系的,道教对青色的追求,影响了他的审美。
台北博物馆藏汝窑
官窑,北宋末年到南宋时烧造,到元代嘎然而止。官窑大多也在博物馆,流通性极低,1989年香港苏富比拍过一个官窑洗,2200万港币。哥窑和官窑很像,有时会弄混,官哥不分。官窑、哥窑代表宋代官方最高的审美标准。
宋官窑圆洗
钧窑,烧造于宋金元,汝哥官都是青瓷,钧窑也是青瓷但开始出现颜色:玫瑰紫、钧红、天蓝、月白等。它是乳浊釉,一种不透明釉。它最大贡献是以铜为呈色剂,在高温下呈现红色。理论上呈色在入窑前不能控制,它属于窑变系瓷器。“入窑一色,出窑万彩”。30年代钧窑窑址在河南禹县被发现,包括德国人、日本人都去抢残片,导致“家有万贯,不值钧瓷一片”。
钧窑 天蓝葡萄莲花式花盆
定窑,北宋早期就烧造,但北宋晚期受排挤,所以排名靠后,但他在历史上地位也非常高,它是白瓷,烧造比青瓷难,因为除杂质难,北宋末年之前,定窑一直是老大。定窑以纹饰为表现形式,其它四大窑除个别外都不动雕工或不成功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